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楊芳(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后);陳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次集中學習時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這為構建完善的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基礎研究有其特殊性,構建與其特點適應匹配的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對提高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實力和活力、推動實現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而言既是關鍵之舉,也是迫切所需。
基礎研究人才整體水平提高得益于完善的支撐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著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營造良好人才創新生態環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加大各類人才計劃對基礎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擔重任,不斷壯大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和一流創新團隊。這些重要論述高度概括了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的重要組成,也凸顯了黨和國家對完善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的強烈期待。
在推進原始創新、加強基礎研究的進程中,人才是最關鍵、最核心的要素。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以人才為核心,以制度政策完善為載體,包含經費投入、平臺建設、評價激勵、選拔培養、學風作風建設等諸多方面,是為基礎研究人才隊伍的鍛造與發揮作用提供重要保障的工具與手段。科學合理的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能夠最大化幫助基礎研究人才提高研究能力,為基礎研究人才提供研究機會,引導基礎研究人才產生正向研究動機,從而促進基礎研究人才整體水平提高,提升基礎研究整體效能。
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改革成效和挑戰
過去五年,黨和國家為構建功能完整、科學有效的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在深入研判基礎研究人才需求、準確把握基礎研究人才成長規律的基礎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近兩年來,我國大力推行科技人才評價改革,更加注重基礎研究人才差異化評價。以“破四唯”和“立新標”為突破口,按照基礎學科特點和任務性質,科學確定評價周期,著力探索低頻次、長周期的考核機制。同時,在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等基礎研究平臺、打造新型人才培育開發平臺等方面也取得顯著改革成效,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得以全方位提升。
然而,我們也清晰地認識到,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依然存在諸多不足,成為制約加快推進基礎研究水平建設的重要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礎研究平臺建設力度有待加大。目前,我國基礎研究平臺建設面臨著總投資規模偏小,“通用型”和“專用型”裝置投入比例不合理,裝置設施獨創性、領先性不夠的情況。
二是基礎研究人才支持保障強度有待提高。當前,基礎研究人才總體薪酬收入水平偏低,且缺乏成果轉化收益等其他收入渠道,國家給予的保障和激勵明顯不足。
三是評價體系科學性有待優化。基礎研究人才的評價需要更加注重基礎研究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
四是基礎研究人才選拔培養貫通協同有待強化。當前,存在著基礎研究人才選拔的自主性靈活性不足、培養過程中教育教學不同環節協同度不夠、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一體化的識別選拔培養全鏈條未完全打通的問題。
持續推進完善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
圍繞加強基礎研究,提高基礎研究人才隊伍水平和活力,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完善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搭建先進多樣的基礎研究平臺。隨著國家對基礎研究投入的不斷加大,要力爭新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重組國家實驗室體系。要優化重大基礎科學設施建設,要以“基礎性”和“前沿性”為指導原則,加快發展大科學裝置,提升大科學裝置綜合性能指標,促進裝備產業鏈發展,加強大科學裝置對基礎研究人才的支撐作用。根據基礎研究不同領域的特點和需求的多樣性,推動打造基礎研究自主平臺,形成聯合共建、院地共建等多種形式并存的重點實驗室培育計劃。
二是構筑寬松有力的基礎研究支持保障機制。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支持保障力度,支持設立基礎研究專項資金,試點建設基礎研究特區,對基礎研究人才實施人才梯隊支持政策。健全基礎研究項目申報,持續推動建設鼓勵原創,創造寬松自由探索的基礎科學研究環境,催生更多更強的原創力與突破力。暢通基礎研究人才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健全基礎研究人才知識、技術與成果的收益制度,提高基礎研究科技轉化的動能與效能。
三是完善科學合理的基礎研究評價機制。基礎研究評價應以綜合立體為評價原則,以重大成果產出為評價導向,以實際貢獻為評價核心,構建基于貢獻、創新價值、能力等維度的基礎研究人才評價指標。發揮好考核評價這一人才指揮棒作用,著力探索更多“長短結合”的評價機制,構建符合基礎研究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評價體系,提高基礎研究人才評價的科學性、靈活性與包容性。
四是優化體系化、科學化的基礎研究人才遴選培育架構。要堅持以“選才”和“育才”為重要抓手,發揮“揭榜掛帥”和“賽馬制”優勢,擴寬基礎研究人才選擇的視域和范圍。提升選才自主性和靈活性,關注基礎研究人才“適切性”。加快建設基礎學科培養基地,打造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平臺,讓更多基礎研究人才競相涌現。更好發揮高校特別是“雙一流”高校基礎研究拔尖人才培養主力軍作用,堅持走好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
歸根結底,基礎研究的基礎是人才。新形勢下,需要進一步遵循基礎研究人才成長規律,尊重基礎研究自身規律。通過制度創新和政策激勵,構建全鏈條全方位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激勵更多科技人才坐穩坐住“冷板凳”,有勇氣、有耐心投身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