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毛振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經濟生活本身非常復雜,經濟結構在不同政策工具的作用下會發生一些變化
直面合成謬誤,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制定,對于這個問題的研究,在中國非常有必要性。所謂宏觀經濟政策就是政府的經濟政策,隨著經濟運行不斷出現波動和危機,大家對政府經濟政策充滿期待,不僅是中國這樣的國家,就是西方國家也是對政府充滿期待的。經濟政策背后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政策目標,達到這些目標不是市場自己形成的,還是要發揮政府政策的作用。
在這個大框架下,研究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多年來的經驗教訓,對合成謬誤問題的討論顯得非常有意義。經濟生活本身非常復雜,經濟結構在不同政策工具的作用下會發生一些變化。這些變化有的是我們完全沒有預期的,有的中間會出現變異,這種大背景下研究政策工具箱工具本身的協同性就非常重要。
回顧過去大的政策調整時,我們已經形成了比較好的經驗。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有沒有可能做得更好,在實施過程中有沒有一些問題,值得研究。作為一個經濟學家,還要有問題導向,合成謬誤的提出就是堅持問題導向的體現。
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長期課題就是對現實經濟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和情況的分析,我們要直面這些問題。回顧這些問題時,會發現有好幾種合成謬誤。比如中央制定一個大政策目標后,幾乎所有部門都按照統一目標發力,這就是一個問題。對于上級的號召,每個部門都要拿出措施來,所謂“運動式的方法”就容易出現類似的問題。我們講中國經濟體制本身就有層層放大的效應。在擴張的時候層層放大層層加碼,在收縮的時候也層層加碼。所以,宏觀經濟波動性強化了,一會兒使勁加油門,一會兒使勁踩剎車,這是一種不節油的方法,并且會出現安全隱患。
另外,在不同的金融部門間防風險是有重點的,有時候是系統性風險,有時候是資產泡沫的風險,有時候是流動性的風險,種種風險在不同部門發生時,由不同部門為主來處理,如果這時候多個部門都向同一個方向發展,特別是有的部門希望自己所管轄的機構,自己所管轄的領域中減少風險,甚至在風險面前率先解脫自己部門的風險,采取了一些政策對其他部門造成傷害。這樣也會出問題。
長期目標就是要有長期政策工具和長期效應,短期是要看短期效應
我們有些政策提出時,容易出現層層加碼的情況。比如環境保護和碳達峰、碳中和,這屬于長期目標。長期目標應該使用長期的經濟政策,但很多地方采取了過于急迫短期應付的突擊檢查的方法,使得一段時期內企業集中關停,對很多企業出現了巨大的掣肘效應。這都是過去我們看到的。怎樣理解長期目標,我覺得需要辯證地看,長期目標就是要有長期政策工具和長期效應,短期是要看短期效應,因為最終目的是要達到長期均衡,二者之間的匹配是個學問,長期有長期的效應,短期有短期效應,兩者要配合,如果都是長期目標沒有短期效應也很難。
各部門協調不暢還體現在危機處理時,比如房地產危機的處理,2021年中期開始一些房企暴雷,我看到了相關政府部門的參與,但政策不夠協調。當時央行在這方面非常關注,但央行手上的工具并不多,幾大風險提出后有考核機制,真正能出臺比較有效果的政策,還是在信貸部門、資本市場管控部門。這些機構做的壓力測試都是不夠的,都是從自己角度看問題不大,銀行認為有抵押物問題不大,出現風險銀行也是安全的;資本市場本身就是風險之父,并且本身杠桿率不高風險也不大;住建部門考量也不太愿意放松當時偏緊或者應該適度放松的,對房地產的過嚴的監管或過激的管理。所以,壓力測試不夠,會造成合成謬誤。
過去的經濟政策中有很多成功的經驗,特別是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匹配上,有一些很成功的經驗,比較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比較穩健的貨幣政策,比較中性的財政政策和適度穩健的貨幣政策。特別像2021年,全球應對疫情大放水時,中國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了一個有節制的量化寬松,留有余地,在這些方面我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在中央目標確定之后,部門協同,出臺政策,合成的時候要防止出現謬誤,我們要增強對合成謬誤的經常性認識。所以,對每個政策部門來說,政策出臺不僅要考慮完成政策目標,考慮達到什么效果,同時也要看其他相關部門的政策,會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合宜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在政策制定中,提出一個目標時也要有一個合宜的目標
合成謬誤有大有小,只要合成就都有合成謬誤的可能和合成謬誤的因素,這樣就得有一個合成謬誤的分析、研究、協調、糾正機制。所以,在過去經濟政策實施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些經驗,同時看到了一些值得反思、值得調整的教訓。在此基礎上,就要考慮怎樣保持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不僅僅是物質資源,也有政策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得我們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來使用政策資源,達到最優的合宜目標。合宜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在政策制定中,在提出一個目標時也要有一個合宜的目標。對于合宜目標的跟蹤評價要有一個機制,做本部門政策效應的分析,本部門和其他部門政策合成后的效應分析。在此基礎上,就能夠使經濟均衡發展得到保證。
未來會不斷出現一些需要從中央層面來確定的目標,都是一些大問題,比如雙循環大背景下的內循環,特別是補短板、卡脖子工程,還有一些重要的項目,比如應對投資下行、社會心理預期調整等大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都需要中央統一部署,提出明確目標,同時需要各地方和各部門來協同。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對合成謬誤的認識,特別是對合成謬誤經常性、必然性的認識,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和調整,是非常有必要,同時也是很有前瞻性、很有價值的。